
甫從台中趕回南部美濃,到達目的時候,時間接近晚上七點。其實,與其說是當工作人員,因為第一次加入也不熟悉情況,便仍以參與者身分去欣賞表演。欣賞蔡宛璇和Yannick製作的美濃聲音影像記錄片:一群小孩模仿蟬聲與蟬叫聲ㄧ同共鳴,雖說是模仿,但孩子們不循規矩的奮力呼喊聲,與蟬聲齊唱和,時而共鳴、時又出現競相爭逐的姿態,十分具有創意的聲音組合。不ㄧ會兒,鏡頭緩緩走遍了大街小巷,在各處留下特寫,每當這些平常不足為奇的特寫入鏡頭,儼然成為臺上耀眼的明星似的,台下觀眾為這再熟悉不過的事物,發出會心一笑,看見好多生活於村落的人們一起出現陣陣騷動,原來這都是共同擁有的記憶、回味珍藏的片刻,還聽見阿婆在旁邊說:「哇!這著嬸婆平常在做的藤椅耶!」,現場阿爸ā-bā(爸爸)、阿姆ā-mē同細妹仔se moi è(媽媽和小女孩)、細賴仔se lai è(小男孩)、細人仔se ngîn è(幼兒)、婦人家fu ngîn gā(婦女)、後生

節目結束之後,為了犒賞辛苦的表演者與工作人員,在陳舊且歷史味濃厚的菸樓,裡裡外外圍著一群群談天喝茶。更晚的時候,把大家都吆喝來菸樓大廳聚集,有工作人員工作心得與感謝,有法國、日本、芬蘭,還有台灣的音樂家把生活在美濃的樂趣經驗分享,嘻嘻哈哈多麼熱鬧又溫馨的氣氛,令人久久難忘懷。走到菸樓外供奉伯公(土地公)的老榕樹頭,蜿蜒漫布的氣根,如同老人滿腮的鬚,青綠與褐啡交錯樹頂周圍,似色斑駁的髮延新陳的綠葉和代謝掉的枯萎,經歷悠久、如此龐然壯枝的大榕樹需要踏上幾階石階才能靠近,以及身旁相依的伯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