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老火車有感


一早搭上火車時,有對婦人請我幫忙拍照,她們說車站將來要地下化了,以後便沒有這樣風景,於是希望留個紀念。從小到大在這裡生活的自己,卻渾然不知。也許是因為長期在大都市生活,鮮少回家在這樣的小站坐火車。過去的十幾年求學生涯裡,經常在這兒流連徘徊,可能是和同學們約定的地方、上下學或補習轉乘抑或是負笈北上轉乘的地方,不僅僅是屬於老車站的歷史,也是屬於自己成長的歷史。我們和我們周遭環境是緊靠相連的生活共同體。
大概也是錯覺,這時火車行駛的節奏似乎也比平常慢上許多,這樣的慢有著足夠時間將回憶載入歷歷在目。

車站整修的次數多到數不清,猶記第一次整修時,是國中即將入學,每日需要早起五點梳洗,六點搭接駁車到這裡,那時還需要從前站走到後站,甚不方便,這代表我需要少睡十分鐘。第二次是高中時,依然需要接駁車,只是記憶中身邊的國中同學,有些就讀職校,印象深刻是那端莊優雅的短裙制服,不只男孩們欣賞,連我也忍不住多望兩眼,那時心生起羨慕,而我只是白襯衫加黑裙,顏色配置相對樸素低調。之後,大學時車站彷彿是處在戰亂時期,一整片凌亂的建築鋼架散落一地,往來車陣掀起塵沙瀰漫。

而今,一路駛過的風景自是不同以往,旁邊多了高鐵高架線道、公共建築也不斷翻新,所有的招牌字標示也全部換成正黑體字或雅黑字體;白灰黑黃藍的配色,看來舒暢合宜。然而,越是靠近台泥、中油廠區的周邊,種植的樹木越是高聳,並且整齊有序地排列,這樣的生氣蓬勃,彷彿是證明建設與環境共存,也是文明的後盾。

我想整體來說,展現強大生命力的是荒煙漫草,看來無用,也因為無用任憑生長,幾乎囊括了整個車程的大半風景,但也有可能我認識不到幾種植物,叫不出名字,統稱罷了,哈。

有時候我在想,藝術家將生活周遭未曾發現的美提煉出一件一件藝術品,我們在館裡欣賞之,並透過解說了解藝術家與作品的關係,也藉此形成自己的理解;然而,到了大自然卻不知怎地欣賞,也許不在於缺少美的感受,而是缺乏觀察的習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