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寶碎碎念
無意間看見這篇落落長的演講稿,還能讓我看下去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口語表達了教學經驗,何況是將理論應用於
教學經驗,整個很口語,還深得我內心的共鳴呢。最近讀了一堆需要背誦的理論,暈,如果沒有配合實際情況,那倒是ㄧ件乏味又難受的折磨。可是,面對處理教學過程中的種種問題,要將平時所學恰當的運用於教學情境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阿。其實,每一種教育理論、觀念,都是教學中各種角度的看法與解決方式,可能只適合某一個情境,無法全面觀照所有問題,決定全在於使用的教學者手上。然而,我的毛病是讀書是讀書、教學又是另外一回事,沒辦法將它們合而為ㄧ,因為沒有仔細思索到交集點在哪裡、沒有將讀的書融會貫通,也就是自己沒有內化完全啦。
尤其,初到學校實習的時候,滿腦子思考怎麼創新教學,反而成了華麗的裝飾品罷了。需要的是,從實際狀況隨時機動性地考慮改變適應的處理方式,藉由亟需解決的問題著手,抓住重心所在,從其分列設計教學目標、程序、活動等諸多缺ㄧ不可的要素,建構整體教學的完整性、實用性、認知及價值性。把以上基礎穩固之後,才能鋪敘其多樣化的實施教法,這也是教學不能缺席的,只不過得擺在符合教育價值之後一點點。
以上是小小一點心得,下面一篇可能字多了些,不過很好讀,相信有教學經驗的夥伴們,應該很好理解。
===============================================================
主講人:光復國小 陳美瑛教務主任 題目:教學理論應用之經驗分享
* 演講紀錄
* 學歷
1、 台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史地組。
2、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裡系輔導組。
3、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研究所40學分班資訊組。
4、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組。
我的語文並非專門,但做一個老師經驗分享起,覺得語文教育真的很重要,一來是自我的認知上面,二來是養兒育女到孩子長大,再來是從學生身上看到語文真的是很重要。在這崗位服務快21年,大部分都在做諮商輔導的工作,有很多個案,影響到我教學觀念,因為我的個案大多為一對一,所以在教育上我多希望能因材施教,就是重視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成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結果和學習困難,讓孩子能發揮他的專長,有的孩子體育好、有的數理好、有的語文好…等,有沒有辦法讓孩子第一個在我們的基礎教育下,他不但可以學好每一科固定的單元和發揮他的專長,這也是我的教學和教育理念。
今天是我第一次來講有關語文的部分,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學習。
其實我唸得很雜,可是各位即將步入教育界,以後要找專長或是把自己變成一個通識的教師,像我一樣,自認是一位通識的老師,在師專時進小學教國、數,當時毛連塭院長倡導創造性教學思考,我也曾加入這小團體,這創造性教學的數學的解題方式,就和現在的建構教學法有關聯,那這關聯性就讓我在畢業那一、二年學得的數學教材教法跟理念,可以足夠我用到二十年,一個知識可以用到二十年,是很厲害的,建構的認知,皮亞傑的理論是很偉大的,難怪可以用這麼久。我主要的意思是在小學裡的教師是通才的,什麼都要教的,老師未來都會進入小學職場的,大多是屬於通才的較多,特別是小學的編制,老師什麼都教,因為堂數這麼多,而只有固定這麼多的老師,當然有些科目就要由級任老師來教,國語、數學、鄉土語言、體育、美勞,甚至是自然和社會,幾乎都是通識,所以各位的語文一定要發展,要發展專業。
我多希望小學老師不要通才教育,像國中師資可以分科,級任老師不需要什麼都備課,像鄉土語言,有時老師會說但不一定會教;小朋友的認知還不夠,自由思考也不足,所以要幫他準備一套很好的教材、教法和學習環境。
低年級的孩子特別需要教材教法,所以更需要專業,因為我從十幾歲就開始做教學專業訓練,各位在小學領域的訓練還不夠,所以一定要專業才能讓品質提高。現在的家長要求高,所以一定要減少學生數,才能提昇教學品質。什麼是語文教育?我們是中國人,所以我們不感覺我們是在學語文,但從育兒的觀念說來,我孩子學英文後,我才知道什麼是學語文、要怎樣學語文,這不是從學校給我們的,是從我的經驗給我的,從我的育兒和週遭經驗,我知道我是一個老師,要怎樣讓我的孩子學好語文,從週邊生活去發現;你如何學會中文?大家都說不清楚,怎樣學的更好?大家都沒有知覺,也說不出一套理論;但從英文學習出發,就能知道怎樣把英文(語文)學好。這也就是我說的學的很雜,但是專業,學生人數少,是因為時代的趨勢,我們要求學生人數少,同時也要要求我們的品質高。
老師有著既有的地位,為何要不斷爭取,是因為時代在改變,我們要專業,學生人數少,我們要照顧的更好,老師要有更高的品質,才能要求所謂的編制要加高,每個人都認真、都專業。所謂的專業,除了證照之外,還有別人的想法及認定,才是所謂真正的專業。為什麼小學教育這麼難做?其實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問題,小學教育反而少,把孩子的生活教育教好、學習態度弄好,其實他的認知內容是不多、不深的;高等教育也是重要的,但從沒有人教改敢從高等教育著手,只有擴增大專院校,都從小學著手,但其實只要小學老師認真教,根本就不需教改,我做行動研究,在語文閱讀方面,發現每個有每個的特色,有的做主題教學,把所學加深加廣,甚至可以改變孩子的態度;從這看到,老師這麼認真,我們還需要教改嗎?老師如果都很認真,每個點子都很豐富,根本就不需改;所以只要能引發老師的動機,他就可以發揮他的創意,就可以把教育做好,根本不用任何政策,你的政策是如何獎勵老師?如何給老師一個機制,讓他知道不認真不行,這樣就可以了。
光復國小對於語文教育是很紮實的在推,如:小博士、小學士,學校若重視,可從小朋友的借閱量、班級借書狀況和撰寫心得,就可知道要督促嗎?小學是很忙的,但要贏得外界的自己專業的認同,是要有專長的,你的專長在哪裡?以前的師鐸獎都是快退休的老師得到的,現在二、三十歲也能得到,那是他在發展他的專業上,已有長足性可見的成果,所以各位要努力發展專業,專業從那都可以著手,所以各位不是只有語教,可以利用創意相互結合;在未來的時代,各位一定要保有教學專業,要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成長。
教師的教與學
前言:
教育工作最大的回饋:~教學相長~…~作育英才~ 教師的學習:預習、上課、複習。 教學二十多年,最大的收穫就是教學相長,我任課最多的是自然,教了十多年,從什麼都不知道,到有一個整體的概念,一到六年級我都教過,教材都分析的很清楚,新舊版本雖有些不同,但大致上的範疇都是一樣的,所以最大的收穫就是教學相長、作育英才。作育英才,不是說教了很棒的學生就是英才,這個孩子你認為他應該學到怎樣的程度,或是他一直持續不斷的進步,他就是英才,他有學習的潛能和學習的鬥志就是英才。所以從教學的角度,我們並非要教很聰明的孩子,聰明的孩子不需要我們教,也能學的很好,所謂的作育英才就是『把不會的教到會,把沒有進步教到進步』,這就是我們的目的,所以老師就是一個最好的引導者。
我的孩子在英文學習有其成功之處,讓我主觀的認為,語文學習是有其要點的,老師為其營造一個學習的環境和氣氛,耳濡目染下,會聽會說,循序漸進,有競爭,孩子也樂於學習,老師的教學是有方法的,所以學理上的語文是可以實踐的,學語文要重視環境和全語文,這在我兒子、生活週遭都應驗,所以我覺得理論和實務是一樣的東西,只是你要怎樣把理論用到實際教學層面,這就得靠技巧了,技巧是要學的,我喜歡從理論著手,因為策略是人想出來的,若不懂理論,策略則抓不到重心,所以國語文的學習是和英文一樣的,要營造環境,所以環境和老師都很重要,特別是老師的引導。學生上課要預習,上課要專心、要複習,老師教學也一樣,聽說讀寫要兼重,完全決定於老師的引導教學。
* 創新教與學的思考
1、 引發動機:有趣的學習活動設計。
2、 因材施教:多樣化的學習選擇。
3、 觸發學習遷移的可能。
老師是啟蒙者,學習好的人要讓他更進步,學的很慢的要讓他慢慢進步,一般中等的學生你要讓他有興趣,完全取決於老師,以我的經驗告訴我,不管是天才、學的很慢或是中間的學生,都是需要老師的,那環境的營造很重要,那我們的預習工作套一句九年一貫說法,就是「創新教與學的思考」。
你要知道怎樣讓自己的教學更具吸引力,你就是要創新教,孩子要創新學,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現在的孩子非常活潑,知識來源非常的廣,什麼是『創新』?怎樣創新讓孩子有動機的學習,怎樣創新讓每個孩子可以因材施教,因為每個孩子的基礎不同、學習方式不同,和可能達到不同的目標,所以基本上我強調因材施教,讓沒有能力的孩子繼續不斷往前,讓中等的孩子進步速度快一點,讓很慢的孩子不要停頓、慢慢地走,所以我非常希望在創新教與學的思考角度下,能有因材施教和觸發學生思考遷移的可能,就是學生有閱讀的能力,能有辦法和其它科做連結和應用。
要引發動機,一堂課四十分鐘,一定要安排三個活動,一個活動是行不通的,尤其是重頭說到尾,要連玩帶競爭,所以至少要三個活動,即使最後是作業指導都可以;但都要有個前段、中間,中間一定要熱絡的學習,老師在教玩後可設計一個遊戲,利用一個小小的遊戲或評量,讓學生能競爭、練習,順便驗收。所以正式的教學大多要安排三個活動,引發孩子的創造思考,如:上語詞替換,讓孩子不單是單調的替換,而是把他的生活經驗,利用上課情境氣氛營造,讓他分享他所有經驗,讓他充分表達,教學應要配合孩子的經驗,利用氣氛讓他表達出來,才能有完整的學習,對人生和學習充滿希望。
給孩子多點創造聯想的空間,他的學習是活潑的,所以有專長的人,像你們語文教育的就千萬不能輸給數理系的,有專長的人要發揮專長,不是語教系的但有熱忱的老師能有機會的跟你討教,現在的老師失業的很多,任何人都能被取代,未來的趨勢,家長的要求越來越高,動不動就想解聘老師,所以挑戰越來越高,你有專長就請你多發揮,讓大家有互相學習的機會,所以引發動機裡要有三個活動,讓你的專長顯現,你的孩子是活潑的。
因材施教有材料上的因材施教也有教法上的,孩子有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等各種不同風格,有這麼多采多姿的孩子,你只用一種表達的方法,這是不恰當的,所以因材施教是讓孩子有多樣化的學習選擇,所以老師有沒有辦法提供多樣化教材或多樣化教學法,讓他自己選擇要用何種方式學習,你有沒有辦法提供這樣的因材施教,利用課程設計的整合,同一個主題,讓小朋友在教學後自由選擇表現成果,這樣就可以觸發孩子學習的遷移。
* 上課
1、教學目標的達成 師生即時的學習與回饋
2、教師的教學回饋與成長
教師的收穫 老師不要預設任何立場,事情都要有一個目標,要個值得學習的內涵,這樣才能引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如果我們的教材設計或課程設計是空洞的,跟小孩的經驗是脫離的,那永遠就沒有交集,所以教學者的設計是重要的,當你不知道怎樣設計時,就要請教老師。今天如果你樂意去尋找,有個小組或利用網路,其實資料是很多的,要自己去尋找,且能和人分享的,而且可從別人那邊獲得回饋,讓自己繼續往前走,那是一件很好玩的事,當然每個人喜歡的角度、類型都不一樣,有人喜歡運動、有人喜歡藝術或語文…等等,好多種類,不要認為這一套只是用在語文教育,因為語文教育很重要,所以更需要這樣,事實上任何領域的學習,跟任何的教學都需要這樣做;因為人本來就是很多元的,人的興趣、需求、基礎、目標、願望和潛力都不同,所以是需要這樣做的。
老師上課最重要就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會了沒?這都需要馬上檢驗。
其實教和學是一樣的,學生有收穫,你就有收穫;學生沒收穫,你就沒有收穫;因為這知識內容是很簡單的,如果學生學不會,或是沒有興趣,你教起來意興闌珊,一日拖一日,你沒興趣,學生也沒有興趣。所以教學目標:就是你達到學生的目標,你教學的目標就達到了;所以教和學是一樣的,他達到了你就達到了,他快樂了,你就快樂了,他沒興趣,你就沒興趣;不可能你有滿腹的熱忱,學生都沒學會,這是不可能的,當你有滿腹的熱忱,你就會想辦法讓學生學會,學生學會時,你就會開心,這是一樣的,所以你要讓自己在上課時獲得即時的回饋。
對有知識的孩子,我們跟他一起學習,他可以提供我們知識的內涵,我們可以提供學習的方法,我們是教學相長的。上課時,從孩子的回答、用詞、回答方向…等,馬上及時回饋,才能確定孩子是否真的學會,孩子會了,你就會更高興,因為你是個有效能的老師,所以在上課實一定要讓自己有回饋。
* 教學後的複習
◎ 學習的延伸
1、作業形式、份量、評量標準。
2、連結課程 下次學習(內容)的準備
教學省思
當你這堂課不精采,你自己沒有回饋,孩子沒有學會,回去馬上要檢討,怎樣檢討呢?就是要複習,看上課哪個環節有問題?在教材準備、課程架構有了什麼問題?或是取材方面?或是教法抑或是在學生的評量或問答上出了什麼問題,還是態度親不親切等等,哪裡出了問題,回去好好檢討,檢討後改進,這就是「教學省思」;省思完後,你就必須做下次學習(內容)的準備,我把內容括起來,是因為教學內容和方法是分開的。教學方法就是你可以想很多小遊戲、很多流程,那是教學方法;可是教學內容,就是你若教語文教這一科,這一課教完了,我下一課要教什麼?我的重點在哪裡,是文體、生字?如:你教論說文,不是說只教課本這一本就行了,而是要抓住重點,有沒有辦法以課本為主,用各種不同的內容,但它的精神是一樣的,這樣才能增廣學生的素養。
孩子其實是自學的,我們要抓住我們的重點,內容是什麼?內容一定要先確定,我要教的是什麼?掌握那個精神,像國語不是生字重頭教到尾,這樣只是在浪費時間;知道學生的程度在哪,可挑重要的說、很精采的來講,其它的帶過,但有沒有辦法肯定說這個我不教,孩子一定會;而接下來我要做的活動延伸是什麼?
所以時間的分配和學習的主題,內容的取捨要掌握的很好,然後要做延伸;其實現在很多校長這樣討論的結果是,國語科教學,生字教學少一點,閱讀多一點。你教學的主角確定了,你要提供的資料非常多,觸發孩子的聯想和創造,還有口語及文字的表達,要讓他們有學習延伸和擴大範疇,一定要用這個當你們的目標,因為現在不是說這堂學會生字,下堂學會造句,這課弄得完完全全了解,就是完美的教學,不是這樣的,所以我非常推崇一綱多本的,因為知識是浩瀚無窮的,只學課本的是學不完的,也學不夠,也就是現在的內容這麼多,你要充實表現的也這麼多,你可以只要這本課本當作學習的依據嗎?
老師不能照本宣科,因為課本有專業學者的知識,但他不見得有小學教書的經驗,加上現在的品質並不是那麼高,而且課本的形式編輯上,都以老師教學的多樣化來編,所以結構可能不是那麼嚴謹,但你是語教系的,所以你要懂得課本的精神,這課精神在哪?內容是什麼?主要內容和精神有無走偏?哪需糾正?課文的內容走向都需抓準,才能談到如何設計小遊戲、搭配的小活動、有趣的競賽或是評量方式…等,一定要掌握內容,才能往下走,當內容抓不準,想要有個有趣的語文課,是不可能的;孩子是喜歡學習的,只要你安排得當,讓他循序漸進的學習,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樂趣,不是說一定要透過遊戲或活動,但是遊戲或活動,可以讓不同學習型態的孩子,有得到他舒展身心的機會,你的內容結構很好,但是你要用各種方式,來引發各種不同學習風格孩子的學習興趣,所以你一定要抓的很清楚,這些通通都在你的學習省思裡。
所以現在的教師行動研究很簡單,就是把你遭遇到的困難、你想解決的問題、你想要深入探討的問題,做一個設計,做一個理念的澄清,做一個實踐,最後來個省思,作為下次進步的依據,教師的行動研究就是這麼簡單,就是提高自己的教學專業,然後提高孩子的學習成效,說起來簡單,但是很難做。
* 學習環境的營造
◎ 學習園地的佈置
資源共享、表達自我欣賞別人、進階的學習
學習環境的佈置,老師都認為是很大的一個負擔,真的要花很多時間。可是語文真的需要很多環境的佈置,像我剛才說的小抽屜,還有貼大綱、學習的園地、溫馨的園地,貼一個框框,在裡面貼一些補充的內容。這這個補充的內容不是形式上掛一個學期,而是說可以在看到一些好文章的時候往上貼,和大家資源分享。
小朋友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想跟大家分享,隨時都可以貼;小朋友很好的作品、作文,都可以往上貼。不是說為了教室佈置比賽就一定要如何,所以我們學校現在也都不舉行所謂的教室佈置比賽,頂多是觀摩賽,就是因為這個園地是老師和小朋友共同的學習天地。你看很多美國的學校,教室佈置看過去,後面都是滿滿的書、材料、教具-很多老師教完以後就把教具收起來,其實可以貼上去,讓小朋友接觸的機會和時間增加。
小朋友的作品貼上去,那也是一種環境。而書櫃的整理,並不是說每學期看那一兩本書,而是讓書櫃是自由、活動的,讓不想去遊戲的小朋友可以在那個溫馨的小角落看看書。
◎ 學習情境的建構
完整的語句表達、討論分享的學習氣氛
學習環境除了學習環境的佈置還有所謂的學習情境的建構,學習環境的建構就是你在上課的情境中,有沒有讓孩子講完整的句子,「你昨天作了什麼呀?」「睡覺。」這個句子這麼簡單,「睡覺」就這一個詞!可不可以他每一次說話可以充分的表達,而且是完整的語句。
所以所謂的軟體和硬體,剛剛提到的學習環境的佈置就偏向「硬體」,而這個學習情境的建構,就比較偏向「軟體」。
◎ 多樣化的學習選擇
聽說故事、閱讀材料、閱讀的形式、 多樣化的學習選擇和剛才提到的「因材施教」有點像。
有的老師一大早來學校就在教室裡面放音樂,小朋友就坐在那裡聽故事,想畫畫的人就自己把它馬上畫下來,規劃的好好的,這已經變成一種習慣,不用管理秩序,自然就非常好。而閱讀的形式是我剛剛說的書本閱讀、影音閱讀、主題閱讀或是零零散散的閱讀。如果你建構出以上提到的學習環境,孩子的學習效果就會很好。所以多語文競賽,一般學校都是下學期選拔選手,我們學校今年就改成上學期。
因為老師說下學期辦,選手訓練的時間只有五月份、六月份,六月份又要期末考、整理成績,過了一個暑假,九月份就要比賽,學生訓練的時間很短,所以我就接受老師的建議,馬上改成上學期辦。可是這個時候就有老師說:「五年級的學生才從四年級升上來,都不知道哪一個學生是好手,或是具有潛能。」
老師這樣說,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後來我認真想想,我不認同!老師今天如果只是為了要選拔選手,會選不出來嗎?就算你只和學生相處一個禮拜,要求學生寫一篇日記收回來你看,會看不出誰的作文寫的好嗎?不知道誰朗讀的能力很好,就利用課堂上來朗讀一段,點一點、看一看,會選不出來嗎?一個月的時間裡,你沒有辦法利用語文課的時間去了解孩子學習的成果和基礎嗎?如果真是如此,那是老師的失職,因為一個月的國語課也有15到20節,在這15到20節你都在做什麼?不知道孩子學習的情況嗎?
各位記得,教跟學是一樣的,教有沒有效果,就是學有沒有效果;學有效果,才是教有效果。
15節課裡,你不知道誰的書法寫的好,表示你沒有上過書法課、沒有出過書法作業;你不知道誰的朗讀好,就表示你沒有給孩子美讀的機會-所以選不出選手是有問題的,你要用多元的方式去了解妳的孩子,不是理論而是絕對的實務面。
例如有一個老師問我:「主任,我們可不可以請一個愛心媽媽來作補救教學?每一班都有兩三個連ABC不會。」我心裡覺得奇怪,英文學了一兩年居然還有人不會ABC,每一般有兩個的話,全校不是有三十六個人不知道ABC,那要怎麼教下去?請愛心媽媽你要他教什麼?每天讓他在那裡A「A」、B「B」,妳的教學這麼生動,都沒有辦法讓他們學會ABC,那愛心媽媽的教法,學生又怎麼可能學的會?
愛心媽媽可以教注音符號,是因為我們是講中文的人,我們的閱讀材料隨手可得,而你今天叫一個不是英語系畢業的也沒有英語教學經驗的人來教英文,可能一兩個禮拜就教會的嗎?這個英文老師要檢討,你不是應該利用下課時間、想點子讓他學會嗎?你都教不會了,非專業的人又怎麼可能教的會?又要他教什麼?如果你是專業的,你應該下課想辦法幫他處理。
這個小孩是正常學習的情況,你卻讓他排斥學習,這要去深究-要當英文老師,就必須要專業,不能說愛心媽媽都能替代我。現在語文、數學可以請隨便請一個代課,但是英文是絕對不可以,因為教學的效果會差很多。 * 教學資料庫
◎ 夥伴學習與合作 (協同教學很重要)
資料收集 建立檔案 資源分享 網路資源豐富
有辦法整理出為自用 教師雄厚的資產是在於夥伴學習與合作,跟你的夥伴比較童詩教學、作文指導。以前我看過一個老師出的作文題目叫「一片想飛的翅膀」。什麼叫做「一片想飛的翅膀」?如何去解題?實習老師將輔導老師的教學作下紀錄,輔導老師如何讓學生一步一步了解題義、如何用轉化來形容某種心情-當實習老師可以讓我們收穫很多,因為我們可以偷偷學習。
所以實習老師到一年結束以後,要交出實習檔案的原因,第一是應徵的時候立刻用的上,第二是我們可以從實習檔案中看出妳有沒有在學習,以及這一年當中你的輔導老師教了你什麼。像這個「一片想飛的翅膀」這樣的題目除了可以教學生,還可以教輔導老師,教的如此精采,這也就是所謂的夥伴學習合作。所以所謂的九年一貫協同教學,很多老師都沒有辦法作協同起來,可是協同教學很重要。誠如我剛剛提到的童詩教學,和那位老師相同語文領域的老師會不斷的在學習、省思-為什麼我的同事是這樣呆板,而另一個同事又那樣。
資料庫的建構要一直不斷的充實,所以我們語文領域的老師問我可不可以撥錢讓小朋友的作品出版。我說:「當然可以呀。」學生裡頭的智慧是無價的,你把它收集起來,以後要指導,範本、範例就很多。可以討論的內涵這麼多當然就要做資料分類,接下來就要做資料分享,大家一起做才會有成果出來,把大家的資料庫放在一起,就可以很完整,現在網路的世界知識是很浩瀚的,而你可不可以從其中整理成妳自己可以用的。
很多老師為了應付「學校本位課程」出了一本又一本的小書,但是看起來內容都很貧乏、沒有深度,而你有沒有辦法從這麼多良莠不齊的資料中,建立出自己的資料庫。
* 結語
◎ 為什麼教師要專業:
為國家 社會 小孩培養競爭力 有遠景 有使命感-有教育熱誠
教師的專業在哪裡:
就是學生的表現 代表國民的素質
就是老師的責任 為什麼老師要專業-時代的要求、生存的壓力、為了孩子著想、為了國家著想。
家長說:「學鄉土語言?世界上哪一個國家在講客家語?如果要讓我的小孩有競爭力,就讓他學英文。」我們這裡的小孩到大陸去英文、國語文都要降級,因為他們每天都有英文課,有重點的在講-所以老師為什麼要專業?就是為了國家、為了社會、為了小孩,讓他們具有競爭力、培育他們基本的態度、讓他們對人生有希望、有願景-講的很偉大,事實上就是這樣,如果老師沒有這種想法,真的是「枉為人師」。除非你可以用另外一種角度思考-我可以讓孩子很快樂、很輕鬆、有一定的水準。像我去泰國,每個人沒有小學畢業,可是心地都是這麼善良,我就想說我們為什麼要讀這麼多的書?-要有國際競爭力!
聽說他們的負債可以圍地球好幾圈。老師就是要有使命感,有使命感才不枉為人師,否則你可以去當商業上的主管、賣鹽酥雞,本來職業就是沒有貴賤的,拿勞力、智力換去你所需要的,這很正常呀!可是如果你要當老師,妳就不要嫌你的薪水少、不要造成你的目標往下移。如果是沒有教育熱忱的老師,我會希望她走路,教育是很清高的事。你看「海闊天空」裡面的老師,四、五點就起床,時間都貢獻在教材的準備上,這就是一種典範,老師就是要這樣-本來就是要付出、要專業、要理想遠大。你做不到是一回事,但你沒有這種目標就是枉為人師,你就不用來當老師。
教師的專業在哪裡?就是學生的表現。
這一代學生的水準、水平在哪裡、這一代國民的素質在哪裡,就是老師最大的責任。所以如果時代一直在進步,就肯定我們老師有盡我們的責任。
* 問題
◎ 主任我想請問的是,剛才主任有提到,如果學生不能用50個字表達,那可以讓他們用畫的或是其他的方式,而我的疑問就是如果小朋友連50個字的短文都完成不了,而是用畫的,那是不是本來程度已經不好的同學,又都不寫,那學生不就一直不會進步?
我不是強調50個字,我是強調用各種方式讓孩子去表現。
那如果你的目標是定在50個字,當然你就去完成。但是你是要用很多策略讓他完成50個字,例如說接句、大家分享、討論。像「上學前的20分鐘」你要學生寫50個字,有人可以「早上7點起床,10分刷牙,20分吃早餐,30分背書包,40分從家裡出門…」這樣加起來也是50個字,但是我不希望這樣子,你可以讓小朋友分享,有的小朋友會說:「我起床起的很晚,每天都是這樣子匆匆忙忙,媽媽準備的早餐我拿了就走…」這樣如果沒有50個字,就再加,用各種策略去完成50個字的目標。
但是我剛剛所說的是用各種方式讓學生表達,所謂的語文表達不是只有單單的文字,就是因材施教。像網路上有說一個師鐸獎的名師,到鄉下任教,對孩子講話好像是對牛彈琴,30年來的教育熱忱垂直下降,她說什麼學生都聽不懂,「你去哪裡逛逛」,孩子不懂什麼是「逛」。這樣的情形就是要因材施教,去了解你的孩子,並且也要清楚自己的目標在哪裡。
有的孩子說:「我昨天晚上很早就睡了,通常都是上學前一個小時就起來,早上很從容的吃完我豐富的早餐,我覺得媽媽好辛苦,因為她比我更早起床。」假如他是這樣描述,你不覺得她不但有感情在裡面、有表達在裡面,而且有真正的生活經驗。所以老師的目標要確定是要「讓他完成50個字」還是「讓她更有內容」之後,再制定各種策略,讓學生去創新、思考、分享、討論,然後再去連結,這樣50個字就變得很容易。
◎想請問主任剛剛有提到貴校有讓老師按照意願分小組,如果一個本來是專長是念語教的,他可以去選其他像自然、社會的小組嗎?另外,所謂的教師專業的定義是什麼?什麼樣才可以算是「夠專業」呢?
前面的問題比較容易回答,後面的問題比較需要大家去思考。
比如說我是一個通才的老師,我體育也能教,自然也能教,不是很厲害,但是綽綽有餘,夠不夠是自己決定,但因為我覺得不夠,所以我不敢去當級任老師。我們的體制裡面,小學老師在專業上比不上國中老師,因為國中老師可以修第二專長。而我們小學的老師就是通才,即使是英語師資班的到小學還是當級任,那你說他有沒有專業呢?
小學的環境不是很好,從來沒有人照顧到小學:你的專長是體育,那有沒有去教體育?-這個問題從來沒有人在乎過,只有家長在乎。所以我的意思是老師一定要有專業,你是語教系的,你就要把語文領域的知識弄清楚,你可以修第二專長。那我現在什麼都不是專業,我是通才,可以教社會、自然、數學、美勞、國文、體育,我通通都可以,所以我認為我是一個通才的專業,但是我不知道20、30年後通才教育會不會不合時代要求。
那第一個問題,如果老是跟我說「我明明教國語,可是我想去數學。」都可以,只要確定你的目標,課程發展是長遠的事,我們不是為九年一貫而做、不是為了政策而做,而是為了我們的專業而做,所以你要選擇社會領域,我也沒有意見。你若覺得我對自然有興趣,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我自然的領域裡,我更同意,因為他願意投入去研究,我們絕對是尊重老師,但是希望老師是經過長遠的思考,理念上做過非常清楚的釐清才下決定去做,這樣才會有豐富的收穫。
◎ 主任你好,因為我們現在帶實習生,所以就會很關心他們將來去徵選時的情形,想請問您以一個教務主任的立場,可以給他們一些建議嗎?是不是第一關要先口試?然後是試教嗎?試教的科目可以挑選嗎?像我們兒英系的同學,專長應該是在英語教學上,可是在遴選的時候可能不是讓他教英語,那是不是比較吃虧?
這個問題對英教系的同學來說真的是非常實際的壓力,如果你有那個生存的壓力存在,你就勢必要去迎合你要的那個目標。一般台北的學校現在都希望是自己招,我需要什麼樣的老師,自己招,自主性很強,像嘉義、台南那裡喜歡聯招。考試的情形都不一樣,有的才取十個人,來了四、五百人,考到晚上一兩點。
考試的第一關先篩,常是資訊能力檢定開始,因為圈叉圈叉,篩選的速度很快,被篩掉以後,你說你資訊能力真的不夠嗎?不見得,有時候考試就是需要運氣。除非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你是優秀中的優秀,再加上運氣。你英文再強,第一關就被篩掉,那也沒話可以講。
有的學校是指定一科一課,那千萬不要去考那種學校,因為那種學校都是沒有人性的學校,我們學校強調的是背課,我們都會要求學校的老師背課,你怎麼可以要求老師隨便抽一張紙來教?那不是鼓勵投機嗎?那要考哪個學校?就是認定某一所學校,全心全力的準備,你要知道競爭很激烈,非常殘酷。
另外試教的時候有一定的方式,他不會給你半個小時試教,因為面試的人太多,你如何在十分鐘裡展現你最好的一面?-教具一定要準備,選最容易展現出你教學成果的,像行列、座標圖,一般來說學生都不會有問題,成果最容易顯現;有人是教最難的,平行四邊形、面積,挑這些最難的,不斷的去精進。
有的老師做教學觀摩,時間都抓的剛剛好,請他去演講他還寫50000字逐字稿,他訓練實習生不要有一句廢話,讓他在十分鐘的試教裡操練的爐火純青。他的實習生有沒有考到學校?-考了12所學校,考到晚上1、2點才考上,問題在哪裡?不知道。
但是你自己要知道努力、要虛心求教。像有的實習生也會來請教我這個問題,我就跟他說你先把你的資料給我看,結果他跟我說:「主任我還沒有準備好。」我心裡在想:你這樣怎麼考得上呢?這個資料是在實習的時候就準備好了,到要去面試的時候針對你要考的學校,將資料重新組合、重新排列,讓他看,而不是臨時抱佛腳。
有的實習生後來都沒有來上班,結果是我們30幾個實習生裡第一個考上的,他連檔案都沒有,你說他運不運氣?為什麼?因為他爸爸是校長-那你有什麼辦法。所以各位真的是非要有兩把刷子不可,如果沒有,就要有很好的運氣、很好的人際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