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104.11.13.教育基礎研究與應用教育史學-教育反思心得



在過去的代理經驗中,體現其中小學教師之階級位置,我認為最為明顯的地方在於請假制度、薪資待遇、寒暑假、兼顧工作與家庭,還有更令為欣羨的軍公教福利保障。再者,傳統即有尊師重道的道德價值觀念,相對於其他職業來看實為教師地位提升不少。然而,在教師法明定的相關法令中,對於教師有牢不可攻的職業保障,一旦聘任為正式教師,便無法輕易解除聘任的制度,可說是人人欲想企及的夢幻工作。而這樣的工作待遇中,眼觀目前的大多數教師們,在如此穩定的教育環境中,形成一種抗拒改變的態勢,於是也對公共行政的政策措施循規蹈矩、均為服從,也沒有太多個人的批判想法,更顯得缺乏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與參與。
不過,近年來由於對教育現況的反省,無論是民間發起抑或政府實施,一連串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尤其以教師評鑑制度,讓教師自覺權利義務受到不合理的限制,於是要能接受改革並執行之的這條路,還有漫長的協商路要走。又加上少子化現象、家長參與教育權利層面擴大、面臨教師超額的棘手問題,漸漸造成教師地位受到撼動。再者,社會中都存有稀少又極富價值的資源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都與教育有著關聯性,直接影響並決定未來的職業、財富、權力或地位等等,因此形成社會階層,相對分配獲取社會中不同的資源。反觀目前教師現況,有部分的教師在教師專業度不足,又加上教育環境中,是比較鬆散的科層體制,不易管理監督,只能依賴教師自主專業,更顯得維繫教育品質的漏洞百出。在教師高福利權益保障的同時,卻與專業度不相符時,便有了自我矛盾的地方,可能落得只圖利益,而沒有實質貢獻的口舌。
另外,身為教師在管理學生、與學生相處的經營模式,是教師必須掌握且面面俱到的地方,學生在教師的職責範圍中,是主要服務的對象,不論學生來自何方、家庭、經濟、地位等等,皆需要一視同仁,全心付出教育愛。看似打破階級的教育模式,實質看來還是被階級所影響。教師心理仍受學生原生家庭的影響力所影響。社會中難以避免存在階級意識,因為階級才有了競爭爭取資源的目的,而教師最需要的是,在學生面前放下階級意識,努力成就每一位學生,透過教育創造無限可能。

沒有留言: